2014年5月12日,教育部正式发文通知各地教育部门,教育部从5月份开始,陆续开展“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等三个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场内外串通作弊、替考和有组织的团伙舞弊等严重违规违法行为,对高考作弊行为“零容忍”。
自从1977年10月我国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以来,从当年570万的报考人数上升到2014年的939万人,也是世界上单项考试人数最多的考试。高考录取率从77年的4.7%到2012年的75%,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现象似乎不在了,但是“一考定终生”的现象还一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高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部分,考试本身要求的公正与公平并没有降低。相反作为一项基本能力的体现,高等教育本身也成为了人才的必备条件。而一份好的教育履历对于应聘一份工作常常加分不少。
人类的每一项制度自创设以来都不是完美的,会因为本身的漏洞与不足慢慢失去约束力。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常常能强化并改善制度的有效性。
我们看到在高考的考前命题、考场秩序、考后阅卷这三个大的环节中,设备都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安防技术本身的中立色彩,能够有效排除人为舞弊的可能,而与远程通讯技术的结合,对于各环节的统一管理与监管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2009年,四川泸州发生过印刷厂工人泄露联考试卷,造成本应数万考生参加的期末联考被迫作罢。最近在台湾发生了初中英语老师为自己的儿子偷试卷考满分的事情。这让我们看到高考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曾参加高考命题的大连第24中老师刘艳华透露,2013年被抽调参与命题时,命题教师被拉到与世隔绝的一座山里,周围有警戒线,警戒线外是电网,电网外是屏蔽器…老师们在摄像头严密监控下命题。至今,刘老师都不知道自己当年是在哪命题。
对“命题场所”、“阅卷场所”的保护都涉及到安防行业中的周界防入侵,系统主要包括设在被保护区周界(或围墙)上的检测装置(如红外收发器、振动传感器、接近感应线等),报警器及设在终端控制室的报警控制主机,以及各种报警联运装置和传输线路等。在布防状态下,一旦入侵者企图跨越周界,系统即发生报警,终端控制室主机显示器上便可清楚地看到现场报警部位。利用周界防范系统就可实施对场区的封闭式保护。
周界报警系统大多采用两种方案,一种采用主动红外对射报警设备,另一种采用周界感应电缆报警设备。曾参加高考命题的大连刘艳华老师所看到的电网就是第二种周界感应电缆。
考场秩序的维护包括入场、考场及突发情况处理三个方面。其中入场检测包括试卷物品和考生、监考人两种类型。其中人员检测还包括人员识别,以防止替考。
试卷物品入场:今年各地高考为有效防止试卷泄密,试卷运送全过程启用高清视频实时监控和GPS导航定位系统,试卷保管、分发、启用、回收诸环节实行视频全方位监控和全程录像,试卷袋外加装塑料袋密封。除此以外,一些省市的高考考场一律禁止金属物品的携带,通过金属检测仪器来甄别,为防止夹带与各种隐蔽设备的使用,各考场统一配备钟表、文具。
人员入场:高考各个考点设置监考员专用通道,监考员携试卷、卡经专用通道进入考场。通过入场通道的分离与针对性检测来保障考场安全。考生入场需接受身份验证,使用身份验证终端仪,通过身份证、准考证、照片、指纹等信息来核实考生信息。
在入场检测的环节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安检门、智能识别等安防技术实现检测快速、准确的要求。此项技术在公共场合的安检系统应用比较成熟,高考考场的大规模标准化使用已经没有问题。
高考考场监控得益于视频监控领域的高清化、智能化、网络化,各地高考考场的高清与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清视频监控的高清晰图像与网络的实时传输相结合,各省市的统一监控能有效防止区域性监考员与考生串通舞弊的发生,震慑不法分子。
各种隐蔽与微型,甚至植入式的作弊设备的出现,可能造成作弊设备进入考场,有效阻隔作弊人员在考场内外的信息交流就需要使用无线电干扰与屏蔽技术。目前高考考场实际使用的无线电监测车能够完全覆盖考场范围,甚至于影响考场周边居民区的正常信号通讯。
另外一项重要的高考网络巡查系统的应用是在实时考场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设置集成视频监控平台,通过远程网络的传输使各省市区县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同步巡视各大考场。
未来考场监控智能化的应用将更有效、快速的甄别作弊行为。智能视频监控的核心内容是对特定目标的自动检测、跟踪与行为识别,包括运动检测、目标分类、目标跟踪、行为识别等4个方面内容。
例如对人体的跟踪:首先从实时图像序列中检测出运动物体,再判定运动物体中的人体,然后跟踪人体的运动轨迹,并分析和选定有异常行为的人,最后对行为异常的人进行持续跟踪。
未来高考视频监控将能够转“被动”为“主动”,通过智能分析可以区分考生行为的作弊可能性。当考生离开座位、相互交谈等行为出现时,视频系统将主动提醒视频巡考员注意。
小结 ,在考试当中安防技术的使用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实现考试择优选才的目的,保障参考考生的权益。因此重视与关注高考安防技术发展情况,切实有效地发挥安防设备与技术的应有功能,才能应对“高科技”舞弊对高考公正的挑战